top of page

夹缬

v2-3e8f690e72bd9b7e19b894bc8b214e90_1440w.webp

夾纈(xié),現代也稱夾染,是一種傳統雕版鏤空印花防染工藝,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印染工藝之一。夾纈,是使用夾版入染的一種工藝方法。通俗地講,夾纈就是兩塊刻有花紋且互相吻合的花板,夾住織物進行染色。染液無法滲透花紋突出部分,卻能以凹進部分染色。

IMG_1163副本.jpg

HISTORY

夾纈始於秦漢時期,《二儀寶錄》中稱夾纈“秦漢間有之,不知為何人造。”

它盛於唐宋:隋煬帝曾令工匠們印染五彩夾纈花羅裙,賞賜給宮女和百官妻女;唐朝時期,夾纈色彩斑斕,極為盛行,官兵的軍服也用”夾纈”來做標識,唐代詩也留下”成都新夾紅縹縹縹緹”來做標誌,唐代詩也留下”成都新夾紅縹大唐皇帝曾經將其作為“國禮”,贈送給各國遣唐使。日本正倉院至今珍藏的彩色夾纈,就是當年遣唐使所帶回。在日本,被稱為板締。後來,中國的夾纈向單色藍夾纈轉變;日本的夾纈也向單色轉變,但有兩支,是紅板締與藍板締。

Our Team.

中國的藍夾纈在浙南民間用作婚嫁時的被面。藍夾纈的木版在浙南常用紅柴棠梨木楊梅楓樹等木材製作,圖案以晚清之後流行於當地的戲曲為主。溫州完整保存雕版、製靛、印染等工藝流程。原遍布溫州各縣(市、區)的藍夾纈染坊,於20世紀70年代陸續歇業後,一位蒼南農民在外籍商人的資助下開設染坊,又斷斷續續作業,並對該技藝的傳承保護產生正面影響。中國台灣的漢聲雜誌社於1997年對藍夾纈進行田野調查,並出版了《夾纈》專輯,第一次向外界宣布夾纈工藝依舊有活態的存在,使得浙南藍夾纈引起廣泛關注。

bottom of page